Pixel, 中文稱之為畫素(也有人將畫素與點統稱之為像素),就是從英文Picture Element取名而來。畫素本身是數位影像的紀錄單位,決定影像本身的細膩度。就像之前提到的積木比喻,許許多多的畫素像積木一樣組合起來,就是數位影像檔案。
畫素一般通用在於數位影像紀錄時候,並不適用於輸出時檔案的計算。因為感光元件本身的紀錄模式為紀錄拍攝當下的影像,將之以畫素為單位方式紀錄,之所以所有數位相機的紀錄單位都是以畫素為標準。我們常常聽到的三百萬或是四百萬畫素數位相機,就是相機本身一張影像紀錄的最大紀錄值。
除了畫素之外,您可能也常常聽到PPI這個名詞。到底什麼是ppi呢?ppi的原名為Pixel Per Inch,就是在一平方英吋裡面出現的畫素數量。這個概念與之前提到的影像高寬深度有密切的關係。想想看,若在一平方英吋裡面能夠紀錄越多的畫素,影像本身的細膩度當然越高。
說到這裡,您可能會問,既然已經有了畫素為單位,為什麼還要英吋呢?道理其實很簡單。畫素是數位相機感光元件紀錄時的單位,與實際上我們所常用的單位並不相同。在轉換輸出的時候(螢幕輸出或是列印輸出),仍然要有一個控制單位來進行計算,才能夠確認輸出時的影像解析度。一般的掃描器都是以PPI做為單位,而數位相機則是以總畫素這個較為簡單清楚的模式來做單位。
除了ppi,您可能也聽說過dpi這個專業用詞。事實上dpi與ppi在概念上非常相似。PPI是Pixel Per Inch,那dpi就是Dot Per Inch。DPI一般被引用在印表機等輸出設備上,原因是印表機的輸出模式為在紙張上”點”的列印,所以我們用dpi來做單位。市面上我們常常看到不同印表機有著不同的dpi,例如1200dpi或是2800dpi,就是表達此印表機能夠列印出的細膩度。
因為dpi和ppi的因素與關係,同樣一個數位相片檔案可能會因為輸出設備的不同,而在同樣輸出的尺寸出現不同的細膩度。比如說,一張從網路上下載4 x 6的72dpi影像,在300dpi的列印設備上就會顯得模糊。這個現象是因為檔案本身為72dpi的解析度,要把同樣的照片使用較高密度的300dpi列印設備輸出,等於要原來每平方英吋裡面的72個像素填滿到300個的位置,所輸出的相片自然就沒有那麼清晰。
ppi和dpi都屬於專業的名詞,我們在一般的情況下是不大需要知道他們之間的互動。但是,我們仍然在這裡提供dpi與ppi的換算方式給有興趣了解的朋友做參考:
對等公式: |
|
(ppi) x (ppi) x 輸入實體高 x 寬 = (dpi) x (dpi) x 輸入實體高 x 寬
若要將一張3 x 5的照片經過掃描後輸出成為6 x 10的照片在300dpi的印表機上列印:
( (6 x 10) / (3 x 5) ) x (300)
= (2 x 2) x 300
= (2 x 300)
= 600
ppi = 600
|
|
|